English

为世界珍禽朱(huan)营造天然乐园

1999-02-1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晓 特约记者 贾连友 我有话说

记者最近在对洋县的采访中了解到,该县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为世界珍禽朱(huan)营造天然乐园。朱(huan)已由发现时的7只弱小种群,发展到目前的136只,野外巢区从1处增加到目前的10处。朱(huan)栖息地也从高海拔地区向平川迁移,与人群越来越亲近。

1981年在秦岭南林麓的陕西省洋县姚家沟发现了世界上朱(huan)的最后栖息地以来,洋县历届县委、政府都把朱(huan)保护作为重要的工作,常年在群众中广泛开展“保护朱(huan),爱我家园”的宣传,还将保护朱(huan)列入了中小学教材和村规民约。在全县范围内禁止使用各类枪支,防止误伤朱(huan)。特别是在朱(huan)栖息地保护区禁止采伐、开荒,禁止在农田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,群众为此累计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,政府也为此每年都要拿出专款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偿。

为保证朱(huan)保护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,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。在野外的每一个巢区,24小时都有保护人员监护、观测,防止天敌和人为的惊扰和伤害,还定期向朱(huan)觅食的水田投放泥鳅、小鱼等。在陕西洋县朱(huan)保护站的朱(huan)救护饲养中心,14间笼舍依山傍水,掩映在绿树丛中。现在已有52只笼养的朱(huan)在这里快乐地生活繁衍。人工建造的成片荷塘水肥鱼美,也常常吸引着野外朱(huan)来此欢聚。

与此同时,县上把保护朱(huan)与植树造林、治理环境污染相结合。十多年来,退耕还林10万亩,封山育林20万亩,人工育林40万亩。每年森林覆盖面积以3万多亩递增,使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0%提高到60%以上。

为了保护境内的汉江不遭受污染,他们禁止在县内开办有污染的企业,还关闭了县里的小造纸厂。又投资上千万元,治理城市排污渠道,加强绿化、美化,建起一处处假山、喷泉、花园。城区绿地面积达30%以上,为朱(huan)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。

随着洋县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,群众保护朱(huan)的意识不断增强,野外朱(huan)巢区从发现时的姚家沟1处,发展到三岔河、牟家沟、白火石沟等10处。近年来,大山深处的野外朱(huan)巢区开始向平川迁移。如今,在距县城北公3公里的草坝村一带,每天有50多只朱(huan)在此栖息、游荡,成为当地群众和来往行人可以尽情欣赏的一大景观。

据洋县县委书记袁宝成介绍,最近,县上借助国家在今年推出的′99生态环境游和将于9月份在洋县召开的国际朱保护研讨会之契机,正向上级申报“朱(huan)生态保护工程”。计划有:再植树造林10万亩;从朱(huan)原始巢区到平川朱保护站建成由山、水、林、路和湿地约5平方公里构成的“朱(huan)第二家园”;利用自然水库建造大型朱(huan)湖;开辟通往朱(huan)巢区约40公里的生态旅游线;在汉江沿线和城区植树种草,扩大绿化面积;完善朱站的配套设施,扩建笼舍,增添仪器设备;修建朱(huan)展览馆等七大工程项目。整个“朱(huan)生态保护工程”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